BIM模型可以說BIM的核心,其承載了項目中所有的數據以及信息,通過對這些海量數據的分析可以提前得出項目在建立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從而在未發之前解決掉它。那今天小編就聊聊BIM模型是怎么建立的?流程步驟是什么?
1.BIM模型建立架構
在BIM模型建立過程中,主要劃分為四個主要的專業工程項目,分別為建筑項目(Architecture)、結構項目(Structure)、機械項目(Mechanical&Plumbing)以及電氣項目(Electrical),其中以機械及電氣項目部分最為復雜,機械及電氣項目底下包含多樣系統,其中包含電器工程系統、弱電工程系統、給水工程系統、排水工程系統、消防工程系統、瓦斯工程系統及空調排煙系統。三個專業工程項目的BIM模型檔案龐大,BIM技術團隊采用專業BIM軟件將眾多系統進行整合,并依據專業及子系統分項執行項目,成立網絡工作平臺,經由專業BIM團隊共同規劃并發布標準樣板文件及組件模型庫,所有的模型建立皆依據此BIM作業標準(BIM Standard)來執行,提升BIM項目成員制作BIM模型之質量,并且不同系統之檔案能透過網絡工作平臺互相鏈接及同步,以此減少人為溝通錯誤、信息傳遞漏項等問題。并透過整合后之3D模型來做可視化檢討及工程接口沖突檢討整合等相關應用。
2.基礎模型建立
基礎模型指的是建筑項目及結構項目之模型,建立基礎模型后,于進行機電項目與建筑、結構項目是否發生工程沖突時,才能透過建立好之基礎模型及相關機電項目進行3D可視化檢討,模型建立方式采用參數式建立方式,若遇到設計變更時,可以快速調整數據已達到同步更新的效果,將BIM之功能發揮最大效益。
建筑模型之建立包含建物基礎、筏基、連續壁、擋土墻、混凝土梁柱、鋼結構、樓板、帷幕墻、樓梯、門及窗等含有建筑基本量體信息之組件,再按照設計發包圖建立BIM建筑項目模型,并依據專業類別配置不同檔案,以減少不必要之信息傳遞錯誤及漏項。
建立結構項目之BIM模型時,其模型皆按照鋼結構梁型號表、上下翼鈑、腹鈑、預埋鐵件及剪力釘等項目進行模型建立,并在與機電相關之鋼梁腹鈑進行穿孔及加強鈑,以利于機電項目之沖突檢討,由于BIM模型采用參數式建立方式,若有設計變更時,可快速調整模型之參數,致使所有BIM相關平面圖、立面圖及模型能同步實時更新,避免團隊工程信息出現落差,大幅減少因工程信息認知上的不同步導致發生接口沖突的可能性,提升工程團隊之效率。
3.機械及電氣模型建立
機械及電氣模型之建立包含電器工程系統、弱電工程系統、給水工程系統、排水工程系統、消防工程系統、瓦斯工程系統及空調排煙系統等項目,并依據發包圖發展出CSD套圖,再進行施工圖之繪制。建立出機電之基礎模型后,再根據管線高程、管線位置等信息隨著CSD套圖之發展結果再調整BIM模型,透過調整后之模型進行機電與建筑、結構位置之沖突檢討及空間優化,同時使用協同作業之方式進行BIM作業,分配不同工作給與之專業相關之BIM工程師同步建立模型,BIM專業工程師再透過各項機電系統與建筑模型、結構模型之間進行檢討,檢討內容包含管線配置合性、管線與管線之間的沖突、管線與空間之間的沖突及管線與梁柱之間的沖突等問題,并于施工前實時修正以上提及之工程問題,減少二次施工之可能性,有效減少施工工期、減少人力資源消耗,提升工程質量及效率。
好了,關于BIM模型是怎么建立的?流程步驟是什么?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